消化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物寄生虫标本 > 病变标本 > 消化系统 > 正文

牛肝片形吸虫病

牛肝片形吸虫病-正面

牛肝片形吸虫病-侧面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制作者:胡力生    制作时间:  存放位置:C9-b-3-11
 
  肝片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肝脏肿大及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为特征。本病遍及世界各地,牧区的家畜发病率较高,牛、山羊、绵羊、马、骆驼等易感染。人因生吃带囊蚴的水生植物、含嚼水草或饮用含囊蚴的河水偶被感染,多为散发。本病的潜伏期为2~3个月,病程分急性期与慢性期。急性期一般持续3~4个月,此时童虫在肝脏内移行并以肝细胞为食,引起损伤性肝炎,病人表现畏冷、发热、出汗及右上腹疼痛,热型多为弛张热或稽留热,多数病人感乏力、食欲不振、腹胀,末梢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部分病人体重减轻或有荨麻疹。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中等硬度,轻压痛。少数病例脾脏也增大。虫体移行至胆管发育为成虫时,病程转入慢性期。成虫食胆管内壁组织。成虫的机械性刺激及其产生的脯氨酸可引起胆管扩张和胆管上皮细胞增生,常合并胆管炎、胆石症或胆管堵塞。病人表现肝区疼痛、黄疸、贫血和肝功能异常。少数虫体可经体循环窜至皮下、胸腔或脑部、眼眍等处寄生,形成嗜酸粒细胞性脓肿或纤维增生,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但虫体在这些部位不能发育成熟。

版权所有: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标本馆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