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制作者:胡力生 制作时间:
存放位置:D-2-3
【别名】黄耆、木耆、绵黄芪、王孙、箭芪。 【来源】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根。 【植物形态】蒙古黄芪:多年生草本。主根长而粗壮,条较顺直。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2~18对,小叶片下面被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冠黄色至淡黄色,雄蕊10枚,二体。荚果膨胀,无毛。膜荚黄芪:小叶6~13对,荚果有毛。 【产地分布】蒙古黄芪生于向阳草地及山坡;膜荚黄芪生于林缘、灌丛、林间草地及疏林下。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等地。 【采收加工】野生黄芪春秋两季均可采挖,除净泥土及须根,切去根头,晒至七八成干,按粗细、长短不同分级。栽培黄芪应3年以后采收。 【药材性状】蒙古黄芪:表面灰黄色,栓皮不易脱落。质硬而韧,断面纤维性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甜,有豆腥味。膜荚黄芪:表面灰黄色、黄棕色,质硬,较难折断。 【性味归经】性微温,味甘。归脾经、肺经。 【功效与作用】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临床应用】用量9~30克,治疗气短心悸、乏力、虚脱、自汗、盗汗、体虚浮肿、慢性肾炎、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痈疽难溃、疮口久不愈合、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炎和病毒性心肌炎。补气宜炙用,止汗、利尿、托毒排脓生肌宜生用。